河南开封有个叫赵大柱的屠户,住在城南的牛市街。他生得五大三粗,满脸横肉,却是个心善的人。平日杀猪卖肉,见着穷苦人总爱搭把手。这年腊月,同街的李秀才娶儿媳,大柱备了份子钱,乐呵呵去吃席。
李家大院张灯结彩,宾客坐了几十桌。大柱找了个角落坐下,刚端起酒杯,就见门口缩着个老乞丐。那乞丐破衣烂衫,头发上结着冰碴,正眼巴巴望着席面。大柱心里一软,夹了块肥美的东坡肉,盛了碗白米饭,端到乞丐面前。
老乞丐接过碗,哆嗦着说:“好心人,你这肉虽肥,却是送我最后的口粮。”大柱一愣,问咋回事。乞丐扒拉着饭说:“三日后子时,你有血光之灾,怕是活不成了。”大柱哈哈大笑:“老爷子,您老别吓我,我这壮实身子,阎王爷都嫌沉。”
乞丐却摇摇头:“你今日杀的那头黑猪,本是阴司的记账官。你杀猪时,刀尖划破了它耳后符文,阴司已记下你的名字。”大柱只当他胡言乱语,摆摆手回了席面。可那乞丐的话,却像根针,扎得他心里不自在。
散席后,大柱回到肉铺。他想起白天杀的黑猪,确是耳后有块月牙形黑斑。他拿过杀猪刀细看,刀刃上竟真有淡淡的血痕,怎么擦都擦不掉。夜里睡觉时,他总听见猪圈里有猪哼声,睁眼一看,却空无一人。
第二天,大柱去集市买猪,转了一圈都没遇上合适的。正要回家,忽见街角有个老汉卖猪。那猪通体乌黑,耳后也有块月牙斑,跟昨天杀的那头一模一样。大柱心里发毛,转身就走,却被老汉一把拉住:“这位屠户,我这猪便宜卖你。”
大柱挣开手,拔腿就跑。刚到家门口,就见那老乞丐蹲在门槛上。乞丐说:“你躲不过的。阴司要收你,除非找到替死鬼。”大柱吓得腿发软,扑通跪在地上:“老爷子,您救救我,我上有老下有小啊!”
乞丐叹了口气:“你去城外乱葬岗,找三棵并排的老槐树。子时三刻,会有个穿红袄的女子经过,你把这碗狗血泼她身上,就能躲过一劫。”说罢,从怀里掏出个破碗,碗里竟盛着黑狗血。大柱接过碗,千恩万谢地走了。
夜幕降临,大柱揣着碗来到乱葬岗。寒风呼啸,坟头杂草丛生,磷火忽明忽暗。他躲在老槐树后,吓得浑身发抖。眼看快到子时,远处果然走来个女子。那女子穿着红袄,梳着双丫髻,蹦蹦跳跳地哼着歌。
大柱心一横,正要泼狗血,却见女子脚下一滑,摔进了泥坑。她挣扎着爬起来,红袄上沾满了污泥,竟呜呜地哭了起来。大柱看着她,想起自己的女儿,手一软,碗掉在地上摔碎了。女子听见声响,抬起头来,竟是个七八岁的小姑娘。
小姑娘说:“我找娘迷路了,叔叔能带我回家吗?”大柱心里一阵酸楚,抱起小姑娘就往城里走。走到城门口,见那老乞丐正等着他。乞丐摇摇头:“你心善,却坏了阴司的规矩,这下没救了。”
大柱抱着小姑娘,苦笑道:“罢了,是我作的孽,我认了。”他把小姑娘送回家,自己回到肉铺,换上干净衣服,坐在案板前等死。子时三刻,门“吱呀”一声开了,走进来的竟是白天卖猪的老汉。
老汉咧嘴一笑,露出獠牙:“赵大柱,你坏了我的好事!那穿红袄的是我找的替死鬼,你若泼了狗血,我就能借你的身子还阳。”大柱这才明白,老乞丐和卖猪老汉都是妖怪。他抄起杀猪刀,怒喝道:“我虽杀猪,却不害人性命,你休想害我!”
一人一妖打了起来。大柱虽壮,却敌不过妖怪法力。眼看刀尖就要刺中他,忽听“砰”的一声,门被撞开了。那老乞丐拄着拐杖走进来,手里拿着桃木剑:“孽障,休得猖狂!”原来老乞丐是个隐世的道士,见大柱心善,特来相救。
道士挥剑斩向妖怪,妖怪化作一阵黑烟逃走了。地上留下一撮黑毛,正是那头黑猪的毛。大柱瘫坐在地上,道士说:“那黑猪本是阴司逃犯,借猪身修炼,想找活人替身。你虽杀了它,却因善心救了自己。”
从此,大柱不再杀猪,改行卖菜。他常对人说:“杀猪刀能杀生,也能救人,全在这颗心。”后来,他在菜市场遇见了那个穿红袄的小姑娘,小姑娘的娘正是道士的远房亲戚。道士说,这都是善缘。
开封的老人们都说,赵大柱的故事告诉我们:善恶终有报,心存善念,就算阎王爷来了,也能逢凶化吉。就像那乱葬岗的老槐树,春天总会长出新叶,而善良的人,心里永远有盏不灭的灯。